Senior Lecturer II |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
Scholarly Books, Monographs and Chapters Chapter in an edited book (author) 譚志明 (2019)。 <自律自控>。輯於石美寶、李子建和姚偉梅(編), 《迎接未來的四大能力- 家長與孩子一起踏上成功之路》 (頁55-60)。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 有限公司。 譚志明 (2019)。 <語言能力>。輯於石美寶、李子建和姚偉梅(編), 《接未來的四大能力- 家長與孩子一起踏上成功之路》 (頁 45-52)。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 有限公司。 譚志明 (2018)。 〈魯迅與沈從文的中國〉。輯於劉楚華編, 《中國文學風景》 (頁199-212)。香港: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譚志明 (2017)。 〈香港粵語脫落聲母n-和ŋ-小議〉。輯於李雄溪、招祥麒、郭鵬飛和許子濱主編, 《單周堯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 (頁439-450)。台北,台灣: 萬卷樓。 Tam, C.M. (2017).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reative Writing. In S.C. Kong., T.L. Wong., C.F. Chow., K.H. Tse (eds.), Emerging Practices in Scholarship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a Digital Era (189-198).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譚志明 (2012)。 說明文字的賞析步驟和方法的建立──以梁實秋的〈舊〉為開端。中華章法學會主編, 《章法論叢》(第六輯) (631-646)。台北: 萬卷樓。 譚志明 (2010)。 〈自我愛慾與樂園回歸──論董啟章《安卓珍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編, 《都巿蜃樓:香港文學論集》 (378-394)。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譚志明 (2010)。 〈詞匯與應用寫作〉。鄧景濱編, 《全球化視野下的漢語應用文研究》 (395-400)。澳門: 澳門大學出版中心。 譚志明 (2009)。 〈香港報刊新詞小議〉。李雄溪、田小琳、許子濱編, 《海峽兩岸現代漢語研究》 (頁104-110)。香港: 文化教育出版社。 譚志明 (2008)。 一九二一年──魯迅與香港。 輯於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編《書寫香港@文學教事》 (頁12-16)。香港: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譚志明 (2008)。 香港手機短訊的特色。 輯於李誠編《新世紀新形勢下應用文使用及教學改革與創新》 (頁441)。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譚志明 (2008)。 香港的文化空間──兩座「大會堂」。 輯於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編《書寫香港@文學教事》 (頁294-299)。香港: 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Edited book (editor) 林碧霞主編,鄺銳強、馮笑嫺、譚志明合編 (2012)。 《優而為師》(電子版)。香港: 香港教育學院教學委員會「卓越教學推廣工作組」。 |
Journal Publications Publication in refereed journal 譚志明 (2017)。 〈「五四」對「晚清」的揚棄:論清末民初「小說」之承傳意義〉。 文學論衡,總第31期,頁55-67。 Cheng E. C. K., Chan, S., Wan, Z. H., Hung, V., Lim, C.P., Lai, Y.C.,Chan, T.M., Tam, C.M. (2015). Towards 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teachers'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etencies. International E-Journal of Advances in Education, 1(2), 105-111. 譚志明 (2014)。 〈從知識分子到大眾--大眾語論爭與「現代漢語」的發展方向〉。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29期,187-218。 譚志明 (2014)。 〈小學中文科說話能力的教與考〉。 現代教育通訊,第105期,31-36。 Tam, C. M. (2014)。 從小角色看大名著:《水滸傳》中的黃文炳。 《文學論衡》,24期,87-88。 Tam, C. M. (2014)。 語言學的應用–以錢鍾書《圍城》的對話為例。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7期,153-183。 譚志明 (2013)。 〈安卓珍尼〉的流轉:兼論接受的差異。 《百家文學雜誌》,第29期,57-63。 譚志明 (2012)。 華麗的色彩:張愛玲《傳奇》顏色詞探研。 東海中文學報,第24期,241-258。 譚志明 (2011). 〈四十年代後期香港左翼方言文學運動探析〉.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23, 241-260. 譚志明 (2010)。 〈《醉翁亭記》虛詞與文章風格的關係〉。 《現代教育通訊》,第93期,25-28。 譚志明 (2009)。 比喻的分析和評鑑──以錢鍾書和張愛玲作品為例。 《文學論衡》,第15期,頁 26-39。 譚志明 (2006)。 錢鍾書的語言。 《文學世紀》,第5卷第6期,頁58-63。 Publication in non-refereed journal 譚志明 (2009)。 無言的親情與代溝──評安勇〈這孩子〉。 《青春》,第413期,頁 31。 |
Conference Papers Invited conference paper 譚志明 (2008,7). 詞匯與應用寫作。論文發表於國際漢語應用寫作研討會暨中國應用寫作第十三屆年會,澳門。 譚志明 (2007,12). 香港報刊新詞小議。論文發表於「第三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香港。 譚志明、李雄溪 (2007,12). 新興港式程度副詞初探。論文發表於「第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中山。 譚志明 (2007,8). 先英後中──香港公文的語言。論文發表於「第九屆現代應用文國際研討會」,新彊。 李雄溪、譚志明 (2006,6). 香港公告性文書的古漢語應用及檢討。《應用文的語、語境、語用》,香港。 譚志明 (2005,8). 香港「手機短訊」的語言特色。論文發表於「第八屆現代應用文國際研討會」,四川。 Refereed conference paper Cheng, E. C. K., Chan, K. Y., Wan Z. H.,Hung V., Lim C. P., Lai, Y. C., Chan T. M. Tam, C. M. (2015, June). Toward 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petencie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Istanbul. 譚志明 (2011,10). 說明文字的賞析步驟和方法的建立──以梁實秋的〈舊〉為開端。第六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台灣。 譚志明 (2010,10). 〈四十年代後期香港的「方言文學」運動〉。台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第二屆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 |
All Other Outputs Postgraduate research theses 譚志明 (2006)。 錢鍾書與張愛玲小說語言風格研究。香港 |
Good Teaching Practice – Incorporation of Development of Generic Skills into Course Teaching at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The present project is related to Community of Practice (CoP). It aims to promote good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focus of incorporating the generic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GILOs) in course teaching and develop a peer sharing atmosphere on campus. It engages our colleagues in sharing and exchanging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through an online platform. Project Start Year: 2015,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CHENG, May Hung May 鄭美紅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Team Member) |
Developing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raining Curriculum Guide and Resources This project aims to develop a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KM) curriculum guide and resources to teacher educators for nurtu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KM competenc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skills. Project Start Year: 2014,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CHENG, Chi Keung Eric 鄭志強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for Reflective Engagement of Learners in Digital Classroom The project aims to enhance the competency of HKIEd academic/teaching staff in promoting learners’ reflective engagement in line with HKIEd e-learning strategies. The project has the objectives to enhance the reflective engagement of learners in course learning in HKIEd; to enhance the reflective engagement of lecturers in course teaching in HKIEd;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 e-learning implementation in cour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KIEd; and to enhance the scalability of e-learning implementation in cour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KIEd. Project Start Year: 2013,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KONG, Siu Cheung 江紹祥, CHUNG, Wai Yee Joanne 鍾慧儀, SONG, Yanjie 宋燕捷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以學為本」的教學策略在中文科口語課堂的應用 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已於《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提出 : 「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程的自學原則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學習過程正趨向於代替教學過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馮瑞娟,2005)上述教學原則涉及教師角色的轉變:即由「導師」(Instructor)轉變為「學習促進者」(Facilitator)。面對這種角色轉變,不少學者均認為,教師應揚棄過往的「以教為本」,改用「以學為本」方針進行教學。有見及此,本計劃擬透過共同備課及口語教學實踐方式,指導學員須將「學、疑、辯、練」四琪項元素(馮瑞娟,2005),融入口語課堂的教案之中,並到學校進行口語教學實踐,藉此提昇學員對「以學為本」教學方針的認識及運用技巧,並加強他們的口語教育學及評核能力,回應新高中中文科課程的挑戰。 Project Start Year: 2013,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TAM, Chi Ming 譚志明 |
「以學為本」的教學策略在中文科口語課堂的應用」 透過「以學為本」方式,提昇學員對「以學為本」教學方針的認識及運用技巧,並增強他們的口語教學及評核能力。此外,透過收集新進準教師的口語教學示例,研究影響口語評核的不同條件,以便提高相關的教學效能,並把數據轉化為學術論文發表,對語文教學同工有專業的裨益。 Project Start Year: 2013,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TAM, Chi Ming 譚志明 |
口語評審專業知識的探討及轉移 廿一世紀教育的新趨勢,舉凡校本評核、公開考試,以至大學入學面試等,無不增加口語溝通能力考核的比例,故教師們,需更深入掌握口語溝通能力評審之技巧。本計劃旨在探討、整理、轉移口語溝通能力評審的專業知識。通過凝聚優秀教師,系統性的分享、培訓,推廣及持續地發展優良的教學實踐;且增強新進口語評核人員(本院進修中文之學生)對口語溝通的評鑑能力。 Project Start Year: 2013,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FUNG, Shu Fun 馮樹勳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揚雄與西漢思想研究 揚雄是西漢末年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學術地位早就受到《漢書》作者班固的肯定(班氏為他立了《漢書》中最長的列傳)。 為填補揚雄研究的空白,並把揚雄思想的探研推到更深入的領域,本計劃希望能全面闡述揚子雲的思想歷程。本計劃建基於筆者以往對西漢思想的研究及已發表的揚雄專著論文上,進而深探揚雄面向西漢不同學術範疇時,如何處理範式的衝突與折中,從而較全面地察照西漢末年,思想界內不同範域視點與先秦的同異處,及揚雄如何在學術範式衝突中走出自己的折中之路。 Project Start Year: 2012,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FUNG, Shu Fun 馮樹勳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aching Portfolio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t the HKIED This project aims to support academic and teaching staff at the HKIEd to develop digital teaching portfolio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roject Start Year: 2011,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Team Member) |
中國當代散文賞析方法初期研究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ppreciation Methods o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rose 本計劃擬在已有的散文賞析方法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一個具體而微,操作性強的「散文賞析步驟和方法」體系。在建立的過程中,會運用初擬的「步驟和方法」,撰寫賞析個別散文文本的論文,以此驗證,檢測和優化初擬的「步驟和方法」,並由此修正和充實,好完成初步建立「散文賞析步驟和方法」的任務。 Project Start Year: 2011,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AK, Wan Hoi Anthony 白雲開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支援小學語文教師實踐新課程改革 1. 落實校本語文課程的課改精神,深化語文課程改革; 2. 落實語常會語文教肯檢討總結報和所說,協助學校「建立一支專業語文教師隊伍」 3. 建立我系與本港小學之間的伙伴協作網絡關係; 4. 有關「中國語文教育」的伙伴協作計劃 5. 建立本院以本系在香港語文教育的地位。 Project Start Year: 2009,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HO, Man Sing 何文勝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Teaching Practice of Literacy Appreciation 文學賞析教學實踐計劃 本計劃旨在讓教院學員及早掌握文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充分準備面對真正教學環境的挑戰。通過工作坊、遞進式的教學實踐及與在職老師的合作,培養教院中文專業學生文學教學能力,學懂編寫供文學教學用的教案;並與他們攜手,嘗試在實際課堂環境中,參與教授文學作品的過程,演繹「賞析能力點」教學理念下的具體操作步驟及策略。學員與在職老師共同研習,製作(編寫)可從工作坊學到的理論和內容教學法,親身體會相關文學教學方法的成效。在理論和實踐激盪下,學生能以螺旋式上升方式提升文學教學效能。 Project Start Year: 2008,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AK, Wan Hoi Anthony 白雲開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文字學與識字教學研究──兼「六書」識字四百例 本研究以文字學與識字教學為主,探討以「六書」在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作為識字教學的可行性和優劣,並以漢字的四種字形結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分析約四百個字例,一方面充實文字學與識字教育的理論基礎,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文字學的簡明的教材。 Project Start Year: 2008,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TAM Chi Ming |
文學單元設計研究──建構以作家為主體的文學教學單元 本研究提出以作家為主體設計單元教學,探討如何設計新高中中國語文科(選修單元)的文學單元。研究會以陶潛做例子,以陶潛為主體,利用若干陶潛作品篇章,配合九大範疇教學目標,建構一個適合香港新高中中國語文教學的文學單元。 研究所得,可供中學師生教與學使用,並可為新高中中國語文科單元設計提供範例,啟發教學人員及教學研究者,進而研究以其他作家為主體設計單元教學。 Project Start Year: 2008,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CHO Shun Cheung ALEX (TAM Chi Ming as Co-Investigator) |
口語溝通教育評量的電子化平台試驗計劃──針對本校中文主修課程學生 本試驗計劃旨在發展「口語溝通教育評量的電子化平台」,以增強新進口語評核人員(本院中文主修之學生)對口語溝通的評鑑能力。同時透過收集新進評核者(本院學員)的口語評鑑資訊,研究影響口語評核的不同條件,以便提高相關的教學效能。 Project Start Year: 2008,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FUNG Shu Fun (TAM Chi Ming as Co-Investigator) |
Project for Assisting Primary Language Teachers in Prosecution of the New Senior Secondary Reform 支援小學語文教師實踐新課程改革計劃 為配合本系將來之發展取向,計劃的主要目的有五:1. 落實校本語文課程的課改精神,深化語文課程改革;2. 落實語常會語文教育檢討總結報告所說,協助學校「建立一支專業語文教師隊伍」;3. 建立我系與本港小學之間的伙伴協作網絡關係;4. 推廣有關「中國語文教育」的伙伴協作計劃;5. 建立本院及本系在香港語文教育的地位。 Project Start Year: 2007,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HO, Man Sing 何文勝 (TAM, Chi Ming 譚志明 as Co-Investigator) |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ward Date of receipt: 28/7/2011, Conferred by: Faculty of Languages, HKIEd |